根据和田玉的特点加工,利用玉料自身的特点使玉雕更美观。
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《诗经》中就有描绘琢玉工艺的诗句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这里说的是琢玉的每一道工序。
切,就是把玉料割开,除去僵裂、白花、黑点;
磋,就是对玉料进行进一步的成型修治,确定题材、出设计稿;
琢,就是雕琢纹饰和成器;
磨,就是对玉石进行打磨抛光。
有的璞玉无需雕琢便焕发光彩,有的却需要精心设计,再加以醇熟的雕刻技法才能呈现出和田玉的美妙光韵。
可玉方逑玉雕大师灵活运用冲、划、切、刮等刀法,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,在造型的疏密虚实、方圆顿挫、粗细长短的交织、变奏中,表现错综复杂、立体生动的艺术效果,使玉雕作品富有艺术感染力。
在众多雕刻技法之中,色彩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,宋朝的艺人就擅长用“巧色”的方法来琢玉,在设计时巧妙的利用玉石本身的天然纹理和色彩。后来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,在巧色的基础上,人们又发现了“俏色”的手法,更加惟妙惟肖,生动传神。
根据和田玉的特点加工,利用玉料自身的特点使玉雕更美观。
脏和绺是玉料常见瑕疵,将其去掉,以保证玉石的整体美观。
巧妙利用裂纹等瑕疵,非但不破坏整体美感,还使其成为玉形的一部分。
和田玉料逐渐稀缺,量料取材,往往能创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。